雷普索尔宣布阿根廷议会通过补偿协议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环渤海港口累计发运煤炭6.62亿吨,同比增加5300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加2800万吨,预计2021年,我国环渤海港口发运煤炭达到7.2亿吨,保持增长态势。
煤电一体化集约化的能源供给业态也是一条可行路径,将西部煤炭通过煤矿坑口电厂转化成电能后作为终端清洁能源输送投放到中东部市场。所谓兜底作用就是保经济底线不下落。
基于国情,煤炭的稳供能力是我国能源韧性能力的最主要体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公共属性强的能源商品,煤炭和电力定价,都须遵循效率与公平统一原则,既要损益平衡,使供给侧有能力止损,又要合理收益,使其需求侧能从理性消费中获得合理收益,煤炭和电力商品的价格从而既由市场化传导形成,又以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平均利润率为参照、以社会平均利润率为约束,同时因可能失去超额利润的损失而获得国家优惠政策。一方面,是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向安全、高效、绿色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如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做好煤电布局和结构优化。从能源稳定供给保经济稳定看,明确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确保能源供应和稳定能源价格,并强调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以实现能源终极安全。
煤炭作为经济性、可低碳化利用的能源,其主要优化路径有两方面。因此,煤炭能源的业态转化和政策机制创新促进煤电产业健康发展,同样是提升我国能源保障韧性的有效途径。产地煤价的连续多日下调,带动港口煤价的下降,港口5500大卡煤价大致在1100-1150元的区间,5000大卡的煤价大致集中在950-980元的区间。
规模以上用煤企业的3年及以上合同签订量原则上不低于年度中长期合同总量的50%。12月7日,山西省能源局印发文件,要求做好全省2022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今年的通知较以往存在较大不同,具体如下:煤炭中长期合同的供应方原则上覆盖所有煤炭生产企业,此前未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的煤炭生产企业要参加合同签订,切实承担煤炭保供稳价社会责任。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5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2019年以来核增产能煤矿核增部分签订比例应达到90%以上,核增产能煤矿核增部分全部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
煤炭中长期合同原则上以年度合同为主,纯供暖企业、地方政府推荐的农村居民采暖用煤经营单位可签订采暖季季节性合同,承担政府煤炭储备任务的储备基地可根据实际需要签订批次性合同,实际用煤超预期增长、年度合同数量不能满足的可一次性补签季度、月度合同。最新市场行情:12月份煤交会结束以来,产地看跌情绪浓厚,煤矿开启降价销售模式,下游采购减缓,观望情绪上升,部分煤矿部分煤种出现单次最高降价达100元/吨的情况。
煤炭中长期合同的需求方重点覆盖发电供热企业、纯供暖企业、地方政府推荐的农村居民采暖用煤经营单位、承担政府煤炭储备任务的储备基地,以及化肥生产企业等重点用户单位,鼓励冶金、建材、化工等其他行业用户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虽然港口方面出现煤价下行情况,但是下游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受产地降价影响,观望者增多,港口现货贸易商鉴于可售现货资源相对有限,主动降价意愿并不强烈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外煤源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稳定煤炭供应。
科学组织煤炭生产,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督促煤矿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和月度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加快释放先进产能,提速崔庄煤矿生产能力重新核定,对符合条件的煤矿加快办理产能核增;积极推进停产煤矿复工复产,新安煤矿已恢复生产。由省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负责同志带队,派驻3个工作组分赴晋陕蒙煤炭主产省份,对接四季度新增1040万吨电煤资源合同签订和兑现发运情况,协调落实山西省潞安化工集团400万吨,陕西省榆林地区240万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400万吨的煤炭资源,截至10月10日,1040万吨电煤资源合同已全部签订。积极拓展进口煤源,与省国资委合力推动省属企业进口煤炭。督促直调公用电厂积极争取煤源和运力支持,全面落实中长期合同100%全覆盖要求。
一方面,推动省内煤矿增产增供。今年以来,受煤炭消费需求旺盛、电煤价格持续攀升影响,山东省电煤供应呈现紧平衡状态,多家电厂电煤库存告急
一方面,推动省内煤矿增产增供。今年以来,受煤炭消费需求旺盛、电煤价格持续攀升影响,山东省电煤供应呈现紧平衡状态,多家电厂电煤库存告急。
科学组织煤炭生产,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督促煤矿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和月度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加快释放先进产能,提速崔庄煤矿生产能力重新核定,对符合条件的煤矿加快办理产能核增;积极推进停产煤矿复工复产,新安煤矿已恢复生产。由省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负责同志带队,派驻3个工作组分赴晋陕蒙煤炭主产省份,对接四季度新增1040万吨电煤资源合同签订和兑现发运情况,协调落实山西省潞安化工集团400万吨,陕西省榆林地区240万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400万吨的煤炭资源,截至10月10日,1040万吨电煤资源合同已全部签订。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外煤源支持。督促直调公用电厂积极争取煤源和运力支持,全面落实中长期合同100%全覆盖要求。积极拓展进口煤源,与省国资委合力推动省属企业进口煤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稳定煤炭供应
煤炭库存目前处于合理水平,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其间,山西省属国企成保供主力。
截至12月8日,4户省属国企保供任务已完成2243.63万吨。9月29日,山西和14个省、区、市签订煤炭保供合同,以解燃煤之急。
据介绍,山西省国资委联合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和省属煤电企业,建立工作专班、日报周报、督导约谈、提请报告和考核管理五项工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切实加强对能源保供工作的组织领导。在电力保供方面,晋能控股、国际能源2户省属企业控股的火电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能源局关于保供保电期间对控制机组非计划停运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发电机组能开尽开。
10月9日,山西省政府组织召开省属煤电企业保供现场推进会后,省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对省属煤电企业保供工作又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山西省政府新闻办12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按照保供协议,山西晋能控股集团保供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浙江6个省、区、市,焦煤集团保供河南,华阳新材料集团保供海南,潞安化工集团保供山东。10月4日,山西省能源保供监测调度第一次会议召开后,山西省国资委于当天第一时间向省属煤电企业下发了《关于坚决落实能源保供工作的通知》,提出工作要求。在燃气保供方面,山西省国资委和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两次召开华新燃气和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嘉节电厂供气专题协调会,推动华新燃气和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嘉节电厂于10月16日签订了4.6亿方的供气协议,为太原市冬季供暖提供有力保障
煤炭库存目前处于合理水平,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在电力保供方面,晋能控股、国际能源2户省属企业控股的火电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能源局关于保供保电期间对控制机组非计划停运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发电机组能开尽开。
据介绍,山西省国资委联合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和省属煤电企业,建立工作专班、日报周报、督导约谈、提请报告和考核管理五项工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切实加强对能源保供工作的组织领导。10月9日,山西省政府组织召开省属煤电企业保供现场推进会后,省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对省属煤电企业保供工作又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
在燃气保供方面,山西省国资委和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两次召开华新燃气和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嘉节电厂供气专题协调会,推动华新燃气和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嘉节电厂于10月16日签订了4.6亿方的供气协议,为太原市冬季供暖提供有力保障。其间,山西省属国企成保供主力。
10月4日,山西省能源保供监测调度第一次会议召开后,山西省国资委于当天第一时间向省属煤电企业下发了《关于坚决落实能源保供工作的通知》,提出工作要求。截至12月8日,4户省属国企保供任务已完成2243.63万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12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按照保供协议,山西晋能控股集团保供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浙江6个省、区、市,焦煤集团保供河南,华阳新材料集团保供海南,潞安化工集团保供山东。9月29日,山西和14个省、区、市签订煤炭保供合同,以解燃煤之急
下游需求:12月份,气温还仍将下降,上半月中东部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将带动采暖用电持续释放,国内需求有望扩大;预计当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左右,全年用电量增长10.8%。(晋能控股晋城煤炭事业部煤炭运销分公司 秦伟)。
不难看出最后两个月按照2020年全年产量来看,基本供需持平。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煤市渐起波澜,直到10月初又卷起滔天波浪,再到10月下旬飞流直下,真是好一幅碧海潮生图,镌刻了生动的走势脉搏,在近年来的市场行情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能源发展情况: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达到10.02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12月上旬,煤价跌跌不休,产地产能释放,运费下跌,终端库存缓慢补库,市场情绪不断的走低。